读经偶感  「得人如得鱼一样」  马可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德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渔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太四18-20)

假如我们仔细研读马太福音中耶稣的生平,可以看见主耶稣三十岁出来传道,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后被圣灵引领到旷野受魔鬼试探得胜后,主耶稣的一生有三个阶段或转捩点。第一就是今天所读的马太四章17节。第二个阶段转捩点是十六章21节,第三个阶段转捩点是廿六章16节。何以见得,因为这三个阶段,都是有「从那时候」或「从此」来表示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第一个阶段是主耶稣展开在地上的福音工作。「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4﹕17)

第二个阶段是主耶稣公开宣布祂受死及复活的预言。「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天复活。」(16﹕21)这是耶稣受难的前奏。这段时间祂积极作门徒训练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耶稣被卖,受审受死。「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26﹕16)

今天的主题经文的前一节,「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4﹕17)是叙述耶稣地上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是福音事工的开始。继续记载「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德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渔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今天让我们仔细研读这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经文,从中领受一些作福音工作的教导。

一、背景﹕「信徒与门徒」

我们研读任何一段圣经,首先要把人物时地等背景搞清楚,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这段经文记载的故事的意义,也可免除一些误解。

这里的记载是主耶稣在工作开始之前先找工作人员。这里记载主耶稣呼召「弟兄二人,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德烈。」请问,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耶稣吗?

请看约翰福音一35-42﹕原来施洗约翰有两个门徒,他们是约翰和他的朋友安德烈。他们因为施洗约翰的见证和接受了耶稣。而安德烈就去找他的哥哥西门,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可见安德烈不但曾经遇见了耶稣,已经跟随了耶稣就向他的家人,哥哥传福音,带领他来见耶稣。虽然这里没有说彼得的反应如何。但主耶稣还给他改个名字叫「矶法」(彼得),可见他们两人都认识主,接纳这位元弥赛亚作救主,但是没有完全委身,还是作他们的老行业打渔去。今天所读马太福音四章记载了主耶稣对他们的呼召,要他们不单是「信徒」,而要成为「门徒」参加传福音的工作。

究竟「信徒」与「门徒」有没有分别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在四福音中从来没有用「信徒」这个字。但是「门徒」这个字在四福音中用了261次。主耶稣呼召人跟随祂作「门徒」,不是作「信徒」。「门徒」这个字英文Disciple 是 learner or pupil 的意思(旧约也没有用这个字,除了以赛亚8﹕16用了一次)。「信徒」就是相信某人或某事实的人。这并不等于进一步的跟随,委身和完全交托。雅各二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兢。」马可一23记载一个附在人身上的污鬼也认识耶稣,并称耶稣为神的圣者。马太八29也记载被鬼附的认识耶稣为「神的儿子」。可见不是单单知道的「信」。

中文的「信徒」与「门徒」的翻译也很好。「信徒」就是「信」的人,但「门徒」是「入门」的。中国人称为「入室弟子」,「拜入门下」,看见其中的分别。

在福音书中,「门徒」常常用来指耶稣呼召的十二个门徒,但「门徒」并不限于这十二个人。其实当时凡跟随耶稣的都称为「门徒」,例如耶稣复活后在以马午斯路上与两个人讲话,这两个人也是门徒,其中一个名叫「革流巴」9路二四13至35有记载这事。使徒行传二记载,五旬节彼得被圣灵充满讲道,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约翰十九38记载一个耶稣门徒叫「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来求彼拉多领取耶稣的身体。可见当时的「门徒」不限于十二位。

不过这十二位后来就用「使徒」这名称将他们分别出来。

「使徒」这个字的希腊原文意思是「信使」「使者」「传讯息的人」的意思,也与被去传讯息的意思。在新约中「使徒」是耶稣亲自呼召和亲眼见过复活的主的人。

今天我们不可能作「使徒」,但要作「门徒」。主耶稣今天也盼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单单作「信徒」,要我们作「门徒」。要像彼得与安德烈「立刻舍了网跟从了耶稣」。

二、作门徒的要点﹕「来跟从我」19节﹕「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这是作门徒的「钥字」。耶稣基督在世上呼召门徒,都强调要他们跟随或跟从祂。在福音书上,「跟随」或「跟从」这个字出现了九十二次,可见不是偶然的事。我们从许多这方面的经文可以看到例如﹕

太十38「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在我们的门徒。」

太十九21「你若愿意在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路五27「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约十27,28「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跟随主的意思是以祂在我们生命中作主作王,日常生活都以祂作首位。遵守祂的命令,顺服祂的引导,将自己献身当作活祭。(罗十二1,2)好象彼得与安德烈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什么叫做「舍了网」?狭义的说法是放弃自己世上的工作和事业,奉献自己跟随主。广义的说法是生活和生命的轻重次序(PRIORITY)重新安排调整,凡事以神的事为首位。

马太廿八19的传福音大使命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不是作我的「信徒」)。主耶稣也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守我的话呢?」所以,教会有「门徒训练的功课」(路六46)可见「信徒」跟随主,遵行祂的旨意的,就是「门徒」。认真信主的基督徒,都追求作「门徒」,而不是单单停留在「信徒」的阶段上。耶稣对彼得与安德烈的呼召,给我们看到一个榜样与例子。作门徒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跟随主」。

我们作主的门徒,不是「一步登天」,还有软弱跌倒的时候。彼得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当主耶稣生平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刚才提到马太十六21节开始时。「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天复活。」你看彼得的反应怎么样,「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阿!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十六21-23),彼得本来刚刚是蒙福的「盘石」,现在变成「绊脚石」。

后来耶稣被卖之前,彼得不是夸口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结果真的如此,但是,彼得有真正悔改的心,慈爱的主不是要我们完全无缺,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完全无缺,祂要求我们是有真正悔改(回转)的心志。所以约翰廿一章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记载,就是主耶稣升天之前对彼得的训练,问他三此「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你爱我么?」「你爱我么?」。你三次不认我,我现在三次问你爱我么?然后,主耶稣最后与彼得讲的一句话是什么?「你跟从我吧!」「这些」是什么。有人可以解释是世上一切物质等等,但最明显的是彼得在打渔。今天彼得开始跟随耶稣的时候「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可是彼得这个时候还在打渔,还操旧业。所以主耶稣问他「你爱我比你这些更深么?」。我们可以谋生,应该过活,但问题是我们爱「这些」(包括我们的生命)比爱主更深吗?这实在是一个让我们好好反省和警惕的问题。

可见,主唯一要彼得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来跟从我吧!」

三、「得人如得鱼」

当我们跟随主,主就托以重任,就是传福音的工作,而且有主的祝福与应许,要「得人如得鱼一样。」这是多么好的应许呢?

那么,跟从主以后作什么呢。主耶稣说「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就是要向人传福音。也许因为彼得与安德烈都是渔夫出身,所以主耶稣用「鱼翁」作比喻。

其实,「得人如得鱼」或  (fisher of men)这个词不是主耶稣特别作出来的。据历史家解释,当时的希腊与罗马哲学家已经普遍使用这个词来形容哲学家或思想家用他的哲学学说来吸引人来听他和跟从他的学说教导。当然,「得人如得鱼」是圣经中几个形容传福音工作的象征之一。其他有如「牧羊人寻找失落的羊」(路十五1至7),和「收割的工人」(约四34至38)等。由于约翰、雅各、彼得和安德烈都原来是渔夫,打渔的,所以主耶稣就就地取材,以「得人如得鱼」来比喻传福音的工作。

这个「得人如得鱼」也有我们要学习的特点。

1、作职业渔人是艰辛忙碌的工作。要就出海打渔,要就在岸上修网结网。很少空闲无所事事的。

2、打渔也是一行非常有冒险性的工作,所以需要有勇气,能刻苦耐劳,更要有耐性。

3、虽然如此,作渔夫是需要技巧,要向别人学习,争取经验。

4、但是打渔的收获成果是不可预期预测的。今天的科学昌明还可以预测天气,还要一些可以探测海底有没有鱼群的仪器。以前是没有的,只有凭一点经验和信心,就听天由命了。

这些特点,正是传福音的人所必须的。

1、传福音的人不能懒散。罗马十二章教导我们事奉主,11节「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就是这个意思。

2、传福音也有冒险的地方,也要有勇气胆量和耐性。因此,使徒行传九章记载﹕保罗归主后不久,到处传福音,但也引起犹太人要杀害他。连他到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门徒都怕他,也不信他是门徒。但是他开始「放胆传道」,后来保罗在各处都「放胆讲道」。他也要以弗所的门徒为他祷告,使他有口才并且能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弗六19)他并作这样的祈求(腓一20」「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3、传福音也要有准备与技巧。要学习要争取经验。我们常常鼓励人上主日学,研讨会,和神学课程,不是为了头脑的知识,乃是要造就好的「渔夫」,你连网怎样撒下去,连早上或下午或晚上应该打渔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海面水流,有什么鱼都一概不知,请问如何得鱼?我们传福音首先要自己明白所信的是什么,也要明白所传的物件是谁,才可以「得人如得鱼」。去年夏令会和夏令会之前我与好象弟兄姊妹上过「个人传福音」的研讨会。目的就是要学习如何有效地传福音。

4、传福音也如打渔,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事奉工作。你根本无法预测结果,虽然海水很深,看似有鱼,其实没有,有也未必上网。福音工作也一样,不管人多人少,只要我们尽力传讲,结果有神管理和负责。保罗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乎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三6,7)

结语﹕

从今天的主题经文有关主耶稣的呼召彼得与安德烈的故事中,让我们学习到﹕

1、愿意跟随主作个主的门徒。

2、负起传福音的责任与工作。

3、常作准备「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所以要常常装备自己为主所用。

4、把握机会。传福音的机会有许多,不一定你自己讲,你可以邀请人来参加团契或崇拜聚会,或到你家开查经班,探访、帮助有需要的人,奉献金钱,时间,等等都是传福音。传福音是团队工作。保罗说得好「保罗栽种,亚波罗浇灌」,领人归主得救,可见不是一个「独行侠」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