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来华二百年应全城庆祝

黄濠光牧师

 

今年九月是基督教第一位宣教士马礼逊来华二百周年,当年他用了八个多月时间从英国出发,绕道美国来到澳门,再入广州。庆祝序幕已于去年七月在澳门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特设的图片展览中揭开了。

 

二百周年乃社会大事

欣逢二百周年,其实值得大事铺张,让市民看见街道挂满彩旗、公园嘉年华会欢声雷动、邮局发行纪念邮票、电视播映二百周年专辑节目。因为二百周年不只是教会的事,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事。香港一家航空公司去年庆祝六十周年,从电视到广告广告牌大搞公关,已成功令人觉得这不是航空公司内部的事,乃是香港整体的事。二百周年尤胜六十周年,应定性为社会大事,教会应该在公关活动上动动脑筋。

 

正面发扬基督教文化

澳门是福音初到中国之地,第七届华福会得到澳门特区政府赞助,并有特首何厚铧先生担任名誉赞助人,表明了政府承认华福会议是澳门社会一件大事。近几年香港百万小时祷告的聚会也邀请特首董建华先生和曾荫权先生出席,因为祷告运动跟社会有关。今年二百周年,我们不要弄成是教会内部的事,只有基督徒参加;应该扩大让广大未信主的香港人感受到庆祝的气氛。以图片展览为例,展览的场地除了教会地方或基督教大学校园外,也应在一般市民常去的地方,如图书馆的展览厅、博览馆,以及主要的小区会堂。不信主的人会将基督教和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连系起来,将基督教放在西方文化的格局中,令基督教一直披上舶来品和帝国主义的面纱。为何让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替我们定位和定型?图片展览陈列出教会在教育、医疗、戒烟、扶贫各方面的贡献,可帮助未信主的中国人认识到基督教和中国的密切关系。

 

福音接触与文化接触

基督教常与未信主的人接触,通常是透过布道会。布道会本来就是为非基督徒而设的,各样布道事工就是要将福音传扬,这叫福音接触。庆祝二百周年除了福音接触外,还要加强另一个层面,就是文化接触。

 

要进入文化主流

文化是日常生活的事,百多年来教会透过教育、医疗和各样社会工作,积极参与了社会的日常生活事,但仍未能深层转化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民间信仰被视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春节时记者会到庙宇采访,盂兰节时球场可借出演神功戏,电视的妇女节目可以谈风水和掌相,报章可刊登生肖和星座运程的专栏。而基督教却被视为外来宗教,不是传统文化,所以很少记者会去采访基督徒的聚会,教会不易借到小区球场举行聚会,电视节目经常回避基督教的主题(英文台是例外),教会正面的信息甚少在报章曝光。大多数中国人不是基督徒,若全城庆祝二百周年,大概许多人会问:「与我何干?」

 

公共关系要多下功夫

基督教会对中国社会是有贡献的,若有人仍觉得「与我何干?」,证明教会在文化接触的层面上有不足之处。文化接触也是公共关系的一部分,许多大机构在公关方面做得十分成功,令市民觉得是社会的一部分,值得骄傲。某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已经不只是该大学内部的事,乃是全体市民的事。基督教从西方传来,同样汉堡饱、意大利面、各样时装品牌、好来坞电影,以致所谓万圣节,都是来自西方,许多中国人一样受落。中国人是可以接受基督教文化的,教会要多做一点公共关系。

 

活出文化来

同性恋和堕胎,甚至是异教的歪理,一般是从文化入手,令许多人在耳濡目染下慢慢接受下来。基督教会讲真理,惯常从「教导」入手,叫人弃假归真。可是,文化不能只靠教导来转化,而是透过生活来潜移默化。后现代社会的人不大接受教导和说理这一套,当然我们仍要传讲真理,但也可灵活一点,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活现出来。

 

不妨热热闹闹

我们要抓住二百周年的机遇,在同性恋和堕胎等歪风入侵之际,好好规划教会应如何从真理和文化两方面来接触华人社会。今年基督教会各样聚会都可以与二百周年扯上关系,但面向市民的,最好协调一下。要深入市民,二百周年的图片展览要巡回各区展出,在展览馆及小区会堂举行。要与市民同乐,可广邀海内外基督徒乐队和合唱团举行音乐节,或其它电影和话剧汇演。要社会认可,邮政署要发行纪念邮票,有关部门也可发行纪念硬币,政府官员也出席二百周年纪念活动。要传媒留意,基督徒的公众人物,如商人和艺人,都有份出席公开活动,如为耶稣行进。

 

二百周年庆祝是个起点

文化转化是长线的,文化接触和真理接触是平行和相辅相成的,让二百周年庆祝产生催化作用,叫有同一异象的教会和机构,合组一个基督徒文化联盟(Christian Culture Coalition, CCC),策略性地转化社会,活出真理,遏止逆流。

 

要收复普及文化

这几年华人教会关注城市和国家的转化,大大小小的特会都环绕城市和职场转化的题目,从中听到不少本地及外国的见证,实在令人雀跃兴奋。转化是有许多层次的,包括个人生命层面、城市上空灵界层面、职场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其中文化层面有最广泛的战线,遍及社会各阶层。当基督徒努力转化城市之际,仇敌也积极带来逆性转化,万鬼节就是最好例子。这里不用多说,近几年万鬼节在华人社会流行起来,从商店到酒吧,从电影到主题公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在在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是有目共睹的。当基督徒正努力转化青少年时,仇敌同时也加把劲,以乐趣为饵,荼毒心灵。

 

要从普及文化入手

万鬼节的切入口,不是哲理学说,而是日常生活的普及文化。谁在普及文化上推波助澜呢?答案是商人。商人看准商机,凡是有利可图的,都会大力推广,刺激市民消费。基督徒要转化社会,不能忽略普及文化,当我们从普及文化入手来转化社会,就要得着商家。换句话,教会要视信了主的商家为伙伴,共同努力扭转歪风,改变社会文化。

 

门训国家社会

普及文化是关于饮食、娱乐、服饰、时尚,这些所谓世俗阵地,基督徒要从仇敌手中收复失地。史福索牧师提醒我们,大使命中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不只是为主门训个别信徒,真正的意思是门训国家。门训的意思是使之更像基督,信徒要更像基督,华人社会也要更像基督。当中国人被万鬼节迷惑时,我们应产生忌邪的心,不容许魔鬼在我们当中横行霸道。

 

要成为主流文化

收复普及文化是一条长期战线,所以要成立「基督徒文化联盟」,带头庆祝福音来华二百周年要与民同乐。与民同乐就是从普及文化入手,让基督徒文化招摇过市,街知巷闻。「基督徒文化联盟」不只是为二百周年这单一项目,更是勾勒转化策略,推动及监督文化发展,譬如将耶稣带回圣诞节和复活节,进而推广感恩节和圣经的节期。

 

去年圣诞节在台北,台北灵粮堂与市政府合作,于十二月整个月,在市政府广场有一连串庆祝圣诞的活动。台北可以,其它华人城市也可以,教会应与政府及商人结连,推出一系列普及文化的活动,让普罗大众有份参与。我们要宣告:基督徒是社会的主流,基督徒文化要成为主流文化。